管道阀门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-01-18 09:10 浏览量:105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杆填料泄漏 |
填料压盖松动 |
压紧填料压盖,勿超过阀门允许的扭矩值。 |
填料密封是否损坏或磨损 |
加注密封脂或更换填料密封 |
|
阀门不动作 |
阀门两侧压差过大 |
开阀前,先通过旁通平衡阀前后压力,应尽量使阀门两侧压差减小 |
阀体或阀杆有杂质,阀门锈蚀 |
需要对阀门进行吹扫,除锈清洗。 |
|
阀杆螺钉或螺母太紧 |
松动阀杆螺钉或螺母;开关阀门;紧固螺钉或螺母到适当的扭矩值。 |
|
注脂阀及排污阀渗漏 |
阀内钢球、弹簧以及密封圈损坏 |
更换已损坏的零件;或安装一个辅助注脂嘴,向管线泄压后,用新注脂嘴替换已损坏的注脂嘴。 |
注脂嘴油碎屑 |
向注脂嘴注入少量润滑脂或清洗液,去除碎屑。 |
|
球阀无法关闭到全关或全开位置 |
阀体下部积污较多 |
排除积污 |
介质中的水分在阀门底部冻结 |
适当加温 |
|
阀门操作困难 |
阀杆润滑不良 |
加注润滑脂 |
阀门久未开启,阀座和阀体抱死 |
快速向开启和关闭方向来回转动数次,至阀体内部松动后再开启或关闭阀门至所需位置 |
|
水分在阀体腔内结冰 |
适当加温 |
|
管道变形造成约束 |
消除管道变形的约束 |
|
阀门内漏 |
阀门限位不准确 |
调整阀门限位 |
阀门密封件损坏或有杂质 |
清洗、加注密封脂 |
|
无法对阀门进行注脂 |
注脂嘴堵塞 |
检查并更换注脂嘴 |
阀腔内油脂硬化 |
对阀门进行清洗排污 |
|
阀座泄漏 |
阀门未完全关闭 |
操作阀门至全关位置;关断并排放阀门确保泄漏已停止。 |
操作器限位设定不恰当 |
适当调节操作器限位器;关断并排放阀门确保泄漏已停止。 |
|
阀座环运行不正常 |
清洗冲刷阀座环。 |
|
齿轮箱进水 |
或齿轮箱各零部件传动阻力大 |
每年冬季保养时,检查齿轮箱,确保齿轮箱内无水,润滑脂未变质。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杆泄漏 |
填料不足或失效 |
添加、更新填料 |
调料过松 |
压紧填料或调整压盖 |
|
阀门不动作 |
电机功率过小或电机过载 |
更换电机 |
阀门两侧压差过大 |
尽量减小阀门 |
|
扭矩过大 |
检查、调整阀门电动执行机构 |
|
阀门生锈或阀杆有杂质 |
对阀门除锈、清洗 |
|
电机不转
|
供电系统有故障 |
排查线路问题 |
开关失灵或超扭矩开关误动作 |
对开关进行维修 |
|
关阀过紧 |
先手动缓慢开启一点 |
|
阀门关闭不严
|
传动系统问题 |
检查传动系统功能 |
行程/转矩设置错误 |
检查并改正行程/转矩设置 |
|
缺密封脂 |
加注密封脂 |
|
内部有杂物、锥体损坏 |
拆开后清洗阀内部杂质,若锥体表面损坏,必须进行更换 |
|
阀门开关位置设置有偏差 |
查看阀门开关位置是否合适,如有偏差重新调整行程控制器 |
|
阀门行程限位发生变化 |
行程调节螺钉的紧定螺母松动 |
进行适当紧固 |
传动轴等转动件松动 |
进行适当紧固 |
|
行程控制器弹簧过松 |
更换弹簧 |
|
电动执行机构不能确认开关位置 |
重新设定 |
|
电机无法停止 |
开关失灵 |
维修或更换开关 |
DN100以下阀门轴封失效 |
调料不足 |
将阀门前后的气体放空,更新或添加软填料 |
压盖松动 |
将压盖四周进行清洁,再将压盖进行调整、紧固 |
|
注脂嘴泄漏 |
注脂嘴有碎屑 |
向注脂嘴注入少量清洗液,冲洗碎屑 |
注脂嘴损坏 |
安装辅助注脂嘴,或再管线泄压后,更换新的注脂嘴 |
|
接头密封损坏 |
更换密封 |
|
无法对阀门进行注脂 |
注脂嘴堵塞 |
检查并更换注脂嘴 |
阀腔内油脂硬化 |
对阀门进行清洗、排污 |
|
阀门内漏 |
阀门限位不准确 |
调整限位 |
阀门密封件损坏或有杂质 |
加注密封脂,清洗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杆填料泄漏 |
填料压盖松动或填料损坏加注密封脂或更换阀杆填料。 |
缓慢压紧填料压盖直至阀杆不泄漏;给阀杆注脂孔 |
阀门通流能力减小或阀门被堵死 |
阀门内部脏物太多 |
拆除阀芯,将截止阀内部堵塞脏物清理干净 |
阀门阀体渗漏 |
阀体腐蚀产生小孔 |
将小孔处攻丝,然后用丝堵堵漏 |
阀体铸造质量不好导致破裂 |
更换阀门 |
|
阀门操作困难 |
填料压得太死 |
稍微松开填料压盖螺栓 |
阀杆润滑不良 |
快速向开启和关闭方向来回转动数次,至阀杆松动后再开启或关闭阀门至所需位置 |
|
阀门丝杆上有脏物 |
解体阀门,清洁阀门丝杆 |
|
阀杆弯曲变形 |
更換阀杆或直接更換阀门 |
|
水分在阀体腔内结冰 |
对阀门适当加温将冰融解 |
|
管道变形造成约束 |
纠正管道变形处,消除管线约束 |
|
阀门关不严 |
阀芯底部有杂质 |
打开排污口排除下部积污,必要时对阀门进行冲洗 |
截止阀密封面磨损 |
拆卸阀门,对阀芯密封面进行修整 |
序号 |
故障原因 |
排除方法 |
1内漏 |
1.密封面附着污物。 |
1.消除阀瓣和阀座密封面上的污物,用煤油清洗干净。 |
2 外漏 阀体与阀盖连接处外漏 |
1.连接螺栓紧固不均匀或预紧力不足。 |
1.均匀地拧紧阀体与阀盖处的连接螺栓螺母。 |
3 阀瓣破碎 |
止回阀前后介质压力处于波动状态,阀瓣频繁与阀座相撞,某些脆性材质的阀 |
1.选用韧性材料的阀瓣。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瓣和阀座密封面间内漏 |
密封面有污杂物粘附 |
开启阀门冲出密封面上的脏污 |
密封面磨损,冲蚀损坏 |
重新研磨密封面进行堆焊及加工至密封面达到要求 |
|
关闭力矩过大使阀瓣受力变形 |
更换阀瓣 |
|
阀杆填料处渗漏 |
填料压盖未压紧 |
可均匀地将压紧填料压盖的螺母拧紧 |
填料磨损 |
适当增加填料 |
|
阀杆与填料接触的表面受到损坏 |
修磨阀杆表面或更换阀杆 |
|
阀杆升降不灵活 |
填料压盖未压紧 |
适当放松填料压盖 |
填料压盖斜歪涂润滑脂 |
校正填料压盖 |
|
转动部位有夹杂物 |
清除夹杂物。 |
|
阀杆与阀杆螺母上有损坏 |
修整螺纹或更换阀杆与阀杆螺母。 |
|
阀杆弯曲 |
校正或更换阀杆。 |
|
手轮转动,但阀杆不动作 |
支架上的防转销损坏 |
更换防转销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泄露 |
阀瓣与阀座密封面之间有脏物 |
提升扳手将阀开启几次,把脏物冲去 |
密封面损伤 |
采用研磨或车削后研磨的方法加以修复 |
|
阀杆弯曲、倾斜或杠杆与支点偏斜,使阀芯与阀瓣错位 |
应重新装配或更换 |
|
弹簧弹性降低或失去弹性 |
更换弹簧、重新调整开启压力 |
|
到规定压力时不开启 |
定压不准 |
应重新调整弹簧的压缩量或重锤的位置 |
阀瓣与阀座粘住 |
定期对安全阀作手动放气或放水试验 |
|
杠杆式安全阀的杠杆被卡住或重锤被移动 |
重新调整重锤位置并使杠行运动自如 |
|
不到规定压力时开启 |
定压不准 |
适当旋紧调整螺杆 |
弹簧老化弹力下降 |
更换弹簧 |
|
排气后压力继续下降 |
安全阀排量小于设备的安全泄放量 |
重新选用合适的安全阀 |
阀杆中线不正或弹簧生锈 |
应重新装配阀杆或更换弹簧 |
|
排气管截面不够 |
采取符合安全排放面积的排气管 |
|
阀瓣频繁跳动或振动 |
弹簧刚度太大 |
改用刚度适当的弹簧 |
调节圈调整不当,使回座压力过高 |
重新调整调节圈位置 |
|
排放管道阻力过大,造成过大的排放背压 |
减小排放管道阻力 |
|
排放后阀瓣不回座 |
弹簧弯曲、阀瓣安装位置不正或被卡住 |
重新装配 |
灵敏度不高 |
弹簧疲劳 |
更换弹簧 弹簧使用不当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关闭不严、漏气 |
主阀或导阀阀芯软密封件损坏 |
更换软密封件 |
调节、给定压力不灵 |
有污物堵塞 |
清洗连接导阀过滤器 |
安全阀不动作 |
零件损坏,O形圈等 |
更换损坏零件 |
受赃物、铁屑卡住 |
清洗 |
|
安全阀的参数不对。如压力范围与使用范围不一致。 |
更换导阀弹簧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漏气 |
由于锈蚀、硬物划伤阀与阀盘的接触面、阀盘或阀座变形及阀盘导杆倾斜 |
更换或维修损坏部件 |
卡死 |
呼吸阀安装不正确、油罐变形导致阀盘导杆歪斜、阀门锈蚀 |
重新安装呼吸阀;清理锈蚀阀门 |
粘结 |
有蒸汽、水分与沉积于阀盘、阀座、导杆上的尘土等杂物混合发生化学物理变化,久而久之使阀盘与阀座或导杆粘结在一起。 |
清理阀盘与导杆之间的凝结物,拆卸呼吸阀清洗波纹,清楚积垢 |
堵塞 |
长时间未保养使用,致使尘土、锈渣等杂物沉积于呼吸阀内呼吸管内;蜂鸟等在呼吸阀口筑巢 |
定期维护保养;及时清理呼吸阀口附近的鸟巢等 |
冻结 |
气温变化,空气中的水分在呼吸阀的阀体、阀盘、阀座和导杆等部位凝结 |
定期检查,发现冻结及时加热处理 |
故障现象 |
故障原因 |
排除方法 |
1控制输出电源后,电磁阀的动磁芯无吸合动作声 |
(1)线圈没有接通电源。 |
(1)用万用表或电笔直接检测线圈接线盒处是否有电。 |
2 通电后动磁芯,有吸合动作声但电磁阀没打开 |
(1)流体超过最大工作压力或压差。 |
(1)降低流体输送压力或电磁阀前增加减压设施。 |
3 通电时噪音过大 |
(1)线圈顶上的螺母松动。 |
(1)拧紧螺母或在线圈下面加一个软密封垫图。 |
4 线圈过热 |
(1)电压过高或过低。 |
(1)调整电源的电压或增加稳压设施。 |
5 断电后,电磁阀不能关闭或关不死内漫(指常闭型) |
(1)流体粘度过高并超标 |
(1)定购适应高粘度的电磁阀。 (3)清洗杂质、研磨密封面、更换密封件或阀芯组件。
(4)纠正、拉伸弹簧或更新弹簧。 |
6 电磁阀外漏 |
(1)连接处松动。 |
(1)拧紧泄漏处的螺栓或紧固螺母。
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杆填料泄漏 |
填料压盖松动 |
压紧填料压盖 |
填料是否损坏或磨损 |
加注密封脂或更换填料 |
|
阀门不能实现对上、下游的完全密封(阀体中腔压力无法泄放至低压) |
闸板未关闭到全关的位置 |
将闸板关闭到全关位置 |
密封面损坏 |
更换已损坏的密封元件 |
|
弹性密封元件“O”型密封圈损坏 |
更换密封圈 |
|
法兰泄漏 |
螺栓松动 |
拧紧螺栓 |
密封垫片损坏 |
更换垫片 |
|
注脂阀及排污阀渗漏 |
阀内钢球、弹簧以及密封圈损坏 |
更换已损坏的零件 |
螺纹未旋紧 |
旋紧螺纹 |
|
闸板无法关闭到全关位 |
阀体下部积污较多 |
排除积污 |
介质中的水分在阀门底部冻结 |
适当加温 |
|
阀门操作困难 |
阀杆润滑不良 |
加注润滑脂 |
阀门久未开启,阅座和闸板抱死 |
快速向开启和关闭方向来回转动数次,至闸板松动后再开启或关闭阀门至所需位置 |
|
水分在阀体腔内结冰 |
适当加温 |
|
管道变形造成约束 |
消除管道变形的约束 |
|
阀门操作不平稳 |
轴承润滑不良 |
加注润滑脂 |
传动部件磨损严重或损坏 |
更换已磨损或损坏的部件 |
|
阀门通球受阻 |
闸板未到全开位置 |
开启到全开位置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误动作 |
管道杂质进入泄压阀,导致泄压阀误动作。 |
在安装前,需彻底吹扫管线。确保管线内无泥沙、碎片、金属屑等,防止杂质进入泄压阀的导阀以及阀腔。 |
设定值漂移 |
首次使用时未校准;使用期间,未严格执行校准检验工作 |
在首次使用泄压阀时,必须要做好泄压阀的定值调校工作。首先,要选择与管道仪表相当的精度等级的引压压力表并进行校验,确保泄压阀设定值校验的淮确度,避免管道运行压力超高时,泄压阀不动作或误动作,其次防止泄压阀设定值漂移,在调校泄压阀时,要紧固调整杆,调整控制阀,防止出现弹簧滑动等现象。 |
内漏 |
一般在泄压阀动作几次以后,会出现泄压阀阀塞不归位、密封圈损坏或泄压阀动作迟缓等问题。 |
需要及时更换泄压阀易损件,清洁阀塞的杂物,排除先导阀进入的杂质或气体。根据泄压阀的压力等级,选择阀座密封 |
安装完毕后,阀门不能保持压力 |
管道中的杂质使阀芯无法回到密封座上;在密封座上有杂质;阀芯表面有划伤。 |
将阀门从管道上拆卸下来,清理管道内杂物;更换密封座上的密封;拆掉阀芯进行修理或更换,检查导阀。 |
不能调节设定压力值 |
控制线连接不当;控制线接在管道中的湍流区。 |
检查阀门压力表;调节控制器。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门内漏 |
主阀 阀座和密封面上有杂质 |
清洗阀座和密封面 |
阀盖密封圈破损 |
更换 |
|
平衡阀 未关闭 |
关闭 |
|
关不严 |
更换 |
|
阀门打不开 |
平衡阀 堵塞 |
修复或更换 |
阀门不能关闭 |
指挥器 薄膜损坏 |
更新 |
锁紧机构 有杂物,不能脱开 |
清洗 |
|
放散管泄放不正常 |
指挥器 膜片损坏 |
更换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关闭压力太高 |
指挥器 指挥器内腔备杂质卡住杂质 |
清洗 |
活塞喷嘴机构损坏 |
更新 |
|
阀门内漏 |
指挥器 活塞喷嘴机构损坏或有杂质 |
更新或清洗 |
阀芯 阀芯有杂质关不严或损坏 |
清洗或更换阀芯 |
|
阀后压力调节时压力增长太快或 |
指挥器 膜片损坏 |
更新 |
指挥器 指挥器弹簧强度不合要求 |
更换 |
|
倔强系数更高的弹簧 主阀 套简和杆套之间不光滑 |
清洗润滑套筒或阀杆套 |
|
调节压力不稳 |
指挥器 膜片对阀后压力波动敏感 |
更换倔强系数更高的弹簧 |
主阀 阀门工作在关闭压力范围内 |
核对调压阀工作参数 |
|
取压点 取压管线长度不符合规定 |
调整取压管线长度 |
|
设定压力值改变后调压器没有反应 指挥器 |
指挥阀反应不灵敏 |
上调载荷限制压力,减少排放量 |
指挥阀薄膜损坏 |
更新 |
|
过滤器 杂质多,堵塞 |
清洗或更新过滤网 |
|
主阀 膜片损坏 |
更新膜片 |
|
阀后压力持续下降
|
指挥器 指挥器过滤器堵塞,入口压力管线或负载引压管线冰堵 |
清理或更换堵塞过滤器,冻堵引压管线使用热水解冻,投用电伴热带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阀门关闭不严 |
阀门被杂质卡住 |
拆开清洗 |
阀座杂质 阀芯损坏 |
更换阀芯 |
|
开关位置不合适 |
重新调整行程控制器 |
|
阀门不动作 |
电机功率过小或电机过载 |
更换电机 |
阀门两侧压差过大 |
减小阀门两侧压差 |
|
扭距过大 |
调整阀门电动执行机构 |
|
阀门生锈或阀杆有杂质 |
对阀门除锈清洗 |
|
阀门行程限位发生变化 |
行程螺母紧定销松动 |
在合适的位置紧固定销 |
传动轴等转动件松动 |
紧固松动件 |
|
行程控制器弹簧过松 |
更换弹簧 |
|
电动执行机构不能确认开关位置 |
重新设定 |
|
注脂嘴泄漏 |
注脂嘴内有碎屑 |
应向注脂嘴注入少量清洗液洗去碎房 |
注脂嘴损坏 |
更换注脂嘴 |
|
控制阀不能完全关闭和开启 |
执行机构安装不正确
|
检查执行机构的安装是否正确或重新安装执行机构 |
执行机构操作系统故障 |
检查执行机构的电源系统是否有故障并对执行机构进行维修 |
故障现象 |
可能的原因 |
处理方法 |
1 压力波动不稳定 |
1.油液中混入空气。 |
1.排除油中空气。 |
2 出口压力几乎等于进口压力,不减压 |
1.泄油口不通;泄油管与回油管相连,并有回油压力。 |
1.泄油管必须与回油管道分开,单独回入油箱。 |
3 不稳压,压力振摆大,有时噪声大 |
1.减压阀型号与减压要求不匹配; |
1.更换适用的减压阀; |
4 减压阀关不严 |
1、减压阀进出油口接反; |
1、检查减压阀安装方向,按照正确介质流向安装; |
5 法兰、填料渗漏 |
1、螺栓松动; |
1、拧紧螺栓; |
---END---
免责声明:本文源自石油管道,仅供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。